全自动软化水设备的产水量(即 “进 50 吨水可以出多少水”)并非固定值,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工作模式(连续产水或需再生)、原水硬度及树脂交换容量,需结合具体工况计算。以下是详细分析及示例:

- 产水阶段:原水通过树脂层,钙、镁离子被置换,此时进水几乎全部转化为软水(无额外损耗);
- 再生阶段:当树脂吸附饱和后,需用盐水(再生液)冲洗树脂以恢复交换能力,此过程会消耗部分原水(用于 “反洗”“正洗”),导致总产水量低于进水量。
因此,实际产水量 = 总进水量 - 再生耗水量。
假设设备参数如下(常见工业级设备配置):
- 树脂装填量:100L(交换容量约 8000-10000 克当量,即 1L 树脂可吸附约 80-100 克硬度离子);
- 原水硬度:5mmol/L(即 100mg/L,相当于 5×20=100mg/L 以 CaCO₃计);
- 再生耗水量:约为树脂罐容积的 3-5 倍(100L 树脂罐再生耗水约 300-500L)。
树脂的总交换容量决定了单次可处理的原水量,公式:
单次最大产水量(吨)= 树脂总交换容量(克当量)÷ 原水硬度(mmol/L)
- 树脂总交换容量(以 100L 树脂、80 克当量 / L 计算):100L × 80 = 8000 克当量;
- 原水硬度 5mmol/L(即 5 克当量 / 吨水),则单次产水能力为:
8000 ÷ 5 = 1600 吨(即树脂饱和前,可连续产水 1600 吨,无需再生)。
若 50 吨进水未达到树脂的饱和量(如上例中 1600 吨才需再生),则设备处于持续产水阶段,无再生耗水,产水量 = 进水量 = 50 吨(误差仅为管道残留水,可忽略)。
若原水硬度极高(如 50mmol/L,即 1000mg/L),则单次产水能力大幅下降:
- 单次产水能力 = 8000 ÷ 50 = 160 吨(即每产 160 吨水需再生 1 次)。
- 若 50 吨水中包含 1 次再生(如原水硬度极高,50 吨内已触发 1 次再生),再生耗水约 0.5-1 吨,则实际产水量为:
50 吨 - 0.5~1 吨 = 49~49.5 吨。
原水硬度(mmol/L) | 单次产水能力(吨) | 50 吨进水是否触发再生 | 实际产水量(吨) |
---|
1-3(低硬度,如自来水) | 2600-8000 | 否 | 50 |
5-10(中硬度,如部分地下水) | 800-1600 | 否 | 50 |
30-50(高硬度,如工业废水) | 160-260 | 若 50 吨内未触发再生:是 | 49-49.5 |
- 低硬度水质(如自来水):进 50 吨水可出 50 吨软水(无需再生,无损耗);
- 高硬度水质:若 50 吨内触发 1 次再生,产水量约 49-49.5 吨(再生耗水约 1%)。
实际应用中,再生频率越低(原水硬度越低),产水效率越高,通常全自动设备的总产水率可达 98% 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