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理定压补水装置是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维护措施,其核心目的是解决杂质堆积、功能失效、能耗增加等问题。具体原因如下:

定压补水装置的补水泵、管道、过滤器、膨胀罐等组件直接与水接触,而系统水中可能存在以下杂质:
- 管道锈蚀物:系统管道(尤其是碳钢管道)长期运行会产生铁锈、氧化皮,随水流进入补水装置;
- 水中悬浮物:如施工残留的泥沙、焊渣,或水质处理不当引入的颗粒物;
- 生物黏泥:若系统水未做防腐处理,可能滋生微生物,形成黏泥附着在部件表面。
这些杂质会导致:
- 补水泵入口过滤器堵塞,使泵吸水不足,出水量骤降,甚至因 “空转” 烧毁电机;
- 管道阀门卡涩,无法正常开关,影响压力调节精度;
- 膨胀罐(尤其是囊式罐)的胶囊与罐体之间堵塞,导致储水 / 释水功能失效,系统压力波动剧烈。
杂质(如铁锈、沙粒)随水流高速通过补水泵时,会对泵的叶轮、轴承造成冲刷磨损:
- 叶轮表面磨损后,泵的流量和扬程下降,补水效率降低,能耗增加(相同补水需求下,磨损的泵需更长运行时间);
- 轴承磨损会导致泵运行异响、振动加剧,甚至引发机械故障,需提前更换部件,增加维护成本。
此外,杂质若沉积在压力传感器表面,会导致传感器检测精度下降,误判系统压力(如明明压力正常却频繁启停泵),进一步加剧设备损耗。
定压补水装置是系统的 “补水源头” 之一,若装置内部杂质堆积,会随补水流回整个水循环系统(如供暖、空调水系统),引发连锁问题:
- 杂质进入换热器、风机盘管等设备,堵塞换热通道,降低换热效率(如供暖系统室温上不去,空调制冷效果差);
- 加速系统管道的二次腐蚀(杂质作为 “腐蚀介质”,破坏管道内壁的氧化保护膜),形成恶性循环(腐蚀→更多杂质→更严重腐蚀)。
定压补水装置的核心功能是维持系统压力稳定,而杂质会干扰压力控制逻辑:
- 若膨胀罐内堆积杂质,会导致其预充压力无法保持(气体侧与水侧串通),罐的 “缓冲作用” 失效,系统压力忽高忽低;
- 补水泵出口止回阀被杂质卡住,可能出现 “回水倒灌”,导致系统压力异常下降,装置频繁启停,甚至引发水泵过载保护。
定期清理定压补水装置,本质是通过去除杂质,避免 “堵塞 - 磨损 - 效率下降 - 系统失效” 的连锁反应,最终实现:
- 保障补水通畅,满足系统压力需求;
- 降低设备故障率,减少突发停机风险;
- 延长设备寿命,降低长期运行成本;
- 保护整个水循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。
一般建议根据水质情况,每 3-6 个月清理一次过滤器,每年对泵体、膨胀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理,具体频率可结合系统运行环境(如水质硬度、管道材质)调整。